新英体育,新英体育app

图片
梧州零距离APP梧州零距离
梧州零距离网 > 新英体育,新英体育app > 正文
全域双控“一张图” 地灾治理“防未病”
——我市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观察
时间:2025-07-18 来源:梧州日报 作者:记者 郭俊杰 通讯员 蒙彬 刘伊琳 编辑:陈虹熹

梧州零距离网-梧州日报记者 郭俊杰 通讯员 蒙彬 刘伊琳

近年来,随着极端天气逐渐增多,暴雨洪涝灾害和泥石流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。与此同时,各地成功避险避灾的案例也越来越多。

去年,我市有效预警14起地质灾害,避免160人因灾伤亡。今年入汛以来,我市有效预警13起地质灾害,避免24户139人因灾伤亡。这些成效,正是我市建立健全防汛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和预警“叫应”机制的生动实践。

快报快处,“叫应”撤离筑牢生命防线

5月21日10时09分,市自然资源局依据“风险区+隐患点”双控管理要求和实时气象信息,电话督促新英体育,新英体育app:藤州镇地质灾害值班人员按预案开展地灾防御工作。巡查人员迅速行动,在藤州镇东胜村地质灾害易发区发现山体崩塌迹象,立即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。10点35分,东胜村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。得益于预警精准、叫应到位、撤离果断,3户30人成功避险。

这是市县镇村“叫应”撤离机制高效联动的一次生动实践。“险情灾情发生后,要求30分钟内电话上报,2小时内完成书面初报。应急处置力量分级响应,确保第一时间抵达现场。”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强降雨期间,该局联合广西地质环境监测站等部门,会商研判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预报,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。地方政府、村组接到预警信息后,立即组织巡查排查,发现险情立即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并上报。

“撤离后,相关部门会及时向受威胁群众发放《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》,并详细解读内容,同时在危险区设置警戒线和警示牌,视情况安排专人值守,禁止无关人员进入。”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针对留守老人儿童、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,我市实行清单式管理,在村组层面明确监测人和责任人,为每个地质隐患点制定单点应急预案,明确撤离路线和避难场所。

机制升级,“双控”体系织密防灾网络

成功避险的背后,是我市地质灾害防控能力的系统性提升。去年,我市启动地质灾害“隐患点+风险区”双控试点工作,在传统隐患点单一防控基础上,新增风险区动态管控,推动治理模式从“治已病”向“防未病”转变。

“隐患点指单个边坡地质灾害点,风险区指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的成片区域。”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解释,“双控”试点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为基础,运用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,构建了“隐患点+风险区”双控责任体系,绘制全域双控“一张图”,实施网格化“三查”管理,同步更新预警短信平台并强化“叫应”机制。

相比传统模式,“双控”试点实现了三大升级——防控范围从803处固定隐患点扩展至“1301处隐患点+11199处风险区+1.6万多处切坡建房”全要素管控;管理手段从人工巡查升级为“人工+自动监测”,目前已建成277处自动监测站点,预警精度提升至乡镇级;响应机制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预警,累计发送预警信息100万多条,成功“叫应”撤离500余人。

■延伸阅读

如何成功避险避灾?

防灾减灾,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,每个人都是自身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。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提醒,地质灾害存在滞后性,雨后需警惕房前屋后边坡出现裂缝或裂缝持续扩大,边坡地面出现鼓包或沉降,边坡上树木出现歪斜,河水、井水出现突然浑浊或水位骤变等征兆。一旦发现异常或难以判断情况,应立即先行撤离。撤离时应避开陡坡、沟口,向山脊高处转移。撤离后,务必做到预警不解除绝不返回、包保人未通知绝不返回、情况不明时绝不返回。